新闻快讯Dissertation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快讯

学术·青春·创新:让学术文化浸润研究生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4-01-06 14:07:00

“我从小就对中国共产党有一种朴素的情感,感谢党让我有了宝贵的读书机会。‘天才出于勤奋,务实才能成功’。今年,我的身体年龄已经八十九岁,但我的心依然年轻。我希望在场的青年师生要以科技报国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以此为己任把个人的梦与中国梦牢牢地交织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鼎教授在《科技报国、青年担当》专题报告中寄语我校青年师生。

 

 

 

研究生学术文化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研究生严谨求学,潜心科研,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在科研创新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2023年10月11日启动,历时两个月的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落下帷幕,学术盛宴、思想碰撞、竞赛实践成为了彰显本次活动特点的“关键词”。

 

 

 

汇新知:在大咖云集的学术盛宴中感受学术魅力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听了江贺教授的报告让我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AIGC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机会和社会变革,也激发了我未来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工作的热情。”电子信息类别硕士研究生马源君说道。

 

学术的生命在于交流,研究生学术交流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校内校外并举。自本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启动以来,研究生院和各培养单位先后邀请一大批专家学者走进民大讲堂,他们聚焦学科前沿动态和学术研究热点,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中国科学院王立鼎院士讲述学术前沿动态、分享成长历程;法国奥尔良大学等国外知名专家开展等离子体领域讲座;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兄弟高校的专家学者聚焦各自研究领域最新成果进展作专题报告;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苏州大学教授从科研经验、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给研究生们带来了启发与指导;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华为等行业领先企业代表走进校园,介绍、分享产教融合最新成果。

 

“学术报告是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端正学术态度、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聆听学术报告,能够助力研究生及时跟踪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开展学术研究,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的目光,抢抓机遇、勇担重任、自觉行动。”研究生院院长乌云娜说道。

 

享新思:在交叉赋能的思想碰撞中激发青春活力

 

“我们要积极培育共同性、共通性以及公共性,构建五个认同为核心的情感联结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系的社会信任机制和交往交流交融为去向的利益共生机制……”。11月20日,第二届民族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于东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建业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大会主旨发言和各分论坛的主讲人均是来自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评议人由青年博士教师担任。

 

“本次会议共收到研究生投稿论文62篇,同时邀请5位论文作者进行主论坛发言,20余位作者进行平行论坛发言,这不仅促使研究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研讨中辨证地吸收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同时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学院)院长张利国说道。

 

学术文化节期间,各培养单位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机电工程学院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与同学们分享在民大读研期间潜心科研的成长之路;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成果汇报与经验交流会,每一名汇报者分享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成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人工智能技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应用”为主题,开展了首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调研报告比赛;设计学院带领全体研究生赴京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到北方版权中心实地访学,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举办稀土发光前沿发展与创新机遇研讨会,为研究生带来了多场高水平学术报告;理学院通过开展研究生求索论坛,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学活动;土木工程学院两周一次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激发了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林业和生态学领域专家走进环境与资源学院与师生共同分享学术动态;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大连民族大学学生分会,为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导师和研究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学术共同体,导学体育活动是促进导师学生之间教学相长、导学共进的重要育人载体。机电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分别举行师生排球赛和趣味运动会,赛场上师生并肩奋斗,双向赋能,使导学关系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更加密切,更加和谐。

 

“这次比赛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的导师从文献收集、研读到整理文献,不厌其烦的给予我全过程全方位指导,让我对文献阅读和综述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进一步拉近了我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艾雨橦在首届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赛后对导师表达了深深谢意。

 

国际商学院举办的首届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参赛选手结合学术文化节收获及研究兴趣进行选题,最终形成分析报告,有效提升了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和文献综述类论文撰写能力。

 

“好的‘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进展、项目课题能力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民大校园文化的生动体现。研究生院积极探索促进导学关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方法,巩固师生情感交流,推动师生知识授受,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充满人文关怀的导学关系模式,助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院副院长崔杰说道。

 

创新绩:在研学行思的竞赛实践中强化创新能力

 

“我们的参赛作品得到了肯定,这种成就感给予我们更大的能量去追逐更高水平的科研目标。”刚刚获得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小颖火虫”团队成员郗小雯激动地表示。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人才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研究生院以研究生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育载体,组织各培养单位集中申报,严格遴选学科背景深厚、组织能力强的学院,负责各项校内赛的组织实施及培训指导工作,选拔优秀团队参加各项主题赛事,以学科竞赛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3年,我校研究生参赛团队先后在第十八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和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等主题赛事取得佳绩,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省级奖项14项,我校获得3次优秀组织奖。

 

“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应具备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今年我们首次组队参加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共获得两项国家级二等奖,获奖作品都是关注社会实际需要,同学们在参加学科竞赛中不仅提升了创新能力,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刘爽教授说道。

 

 

 

学术文化具有辐射面广、渗透性强等特点,由一所大学经长期历史积淀而成,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方面深深影响着广大师生。本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期间研究生院首次开展十佳学术之星评选活动,由各培养单位推荐的21名优秀学子进入到终审环节,经过评委们认真评选,最终,10名研究生获得十佳学术之星称号,11名研究生获得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根本,先后出台了《中共大连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大连民族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全面实施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强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搭建学术平台,营造学术氛围,着力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学术文化节在全校研究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仅推动了研究生学风建设,激发了研究生严谨求学、潜心科研的内生动力,更坚定了研究生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浪潮中不断激扬矢志奋斗的决心,在科学研究的上下求索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学术本领,在科研创新实践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副校长白日霞说道。